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與《堅料網》合作 開展「城心城藝・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 全球發布儀式隆重舉行 逾百嘉賓出席

中國近年大力開展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工作,中國國家版權局將民間文藝版權保護作為一項重點工作,自2021年起分四批在中國選取了4個省級、18個市級和12個縣級地區作為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的試點地區,開展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立法和試點等一系列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

《堅料網》積極參與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近期與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合作,聯合開展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國際傳播項目「城心城藝 ‧ 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Folk Arts of The City),並於今日(7月17日)下午4時在尖東千禧新世界酒店2樓隆重舉行全球發布儀式,逾百位嘉賓出席,共同見證重要時刻。社會各界都期待今次活動,喚醒人們對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意識,提升中華文化國際傳播力。

「城心城藝 ‧ 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全球發布儀式隆重舉行,一眾主禮嘉賓共同啟動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國際傳播出一分力。(陳錦輝攝)
「城心城藝 ‧ 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全球發布儀式隆重舉行,一眾主禮嘉賓共同啟動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國際傳播出一分力。(陳錦輝攝)

出席發布儀式的嘉賓包括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副局長胡健民、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賴建華、全國政協常委王惠貞、署理新聞處處長柯翠玲、港區全國人大代表兼立法會議員馬逢國、立法會議員陳凱欣、港區全國人大代表林至頴,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李忠,國家廣電總局香港記者站站長王喜凱、中新國傳(北京)文化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馬蕭蕭、署理觀塘民政專員陳慧珍等。

吳承華:讓世人看到中國人視角的中國民間文藝之美

吳承華指,這些紀錄片在中美兩國意識形態領域上衝突加劇的時刻面世,更具特殊意義,可以讓世人看到中國人視角的中國民間文藝之美和真正的中國價值,而不再是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置入他國文化的價值觀。(陳錦輝攝)
吳承華指,這些紀錄片在中美兩國意識形態領域上衝突加劇的時刻面世,更具特殊意義,可以讓世人看到中國人視角的中國民間文藝之美和真正的中國價值,而不再是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置入他國文化的價值觀。(陳錦輝攝)

《堅料網》董事長吳承華致歡迎辭時表示,國家「十四五規劃」訂明的國家發展策略是要積極發展對外文化貿易、開拓海外文化市場,中央支持香港發展為中外文化藝術交流中心,這次的合作正是內地與香港携手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的一個重要節點。計劃目標在3年內聯合30個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與促進試點地區的宣傳部門,推出雙語紀錄片,首批微紀錄片拍攝了北京東城區、安徽黃山及河北蔚縣。紀錄片以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為主題,觀眾透過主持人深入淺出的解說,與傳承人的對談,了解到中國民間文藝在版權保護下,傳承人一方面可繼續追求藝術價值,同時透過創新融入現代生活,讓民間文藝得以傳承。

吳承華續指,這些紀錄片在中美兩國意識形態領域上衝突加劇的時刻面世,更具特殊意義,可以讓世人看到中國人視角的中國民間文藝之美和真正的中國價值,而不再是被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植入他國文化的價值觀。他表示,是次發布會只是一個開端,未來會有更多的配套系列活動,全方位講述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故事,進一步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吸引力和影響力。

胡健民:期望香港在提升中華文化影響力作更多貢獻

胡健民指,民間參與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也非常重要。(陳錦輝攝)
胡健民指,民間參與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也非常重要。(陳錦輝攝)

胡健民致辭時表示,這系列微紀錄片向海內外展示祖國許多獨特文化特色之餘,更將中華傳統文化走向國際,讓國際社會了解這些文化如何在國家版權保護下,得以在現代社會茁壯發展、與時並進,且不限於登上藝術殿堂讓人仰望,亦能夠走進尋常百姓家中,與民眾有更大的聯繫。他強調,民間參與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也非常重要,他衷心感謝內地與香港媒體今次通力合作,提升中華文化傳播的親和力和感染力,深化兩地推動中華文化發展。

他續指,政府去年亦成立「愛國主義教育工作小組」,並推出一系列相關活動,旨在提升市民愛國愛港意識,提升中華民族文化自信,與今次的「城心城藝」項目理念不謀而合。他說,這系列紀錄片在今天呈現的只是一個開端,期望未來會有更多精彩內容。

馬逢國:加強宣傳教育 提升公眾版權保護意識

馬逢國指,今次的微紀錄片系列,對國家版權保護工作有深層意義,對往後國家向國際進行文化交流有很大助力。(陳錦輝攝)
馬逢國指,今次的微紀錄片系列,對國家版權保護工作有深層意義,對往後國家向國際進行文化交流有很大助力。(陳錦輝攝)

馬逢國致辭時表示,自己早於上世紀80年代內地改革開放期間,已積極參與版權保護工作,當年國家雖已成立國家版權局,但是無論內地抑或海外,對於版權保護的概念,尚未充分掌握。然而在過去30年,他親眼目睹見證國家的努力,近年國家在知識產權上發展迅速,國家的文創產品越來越豐富,國家亦為文創保護做了大量工作。

他續指,加強版權保護既是對文化遺產的尊重,也是對當代及後代文化權益的負責之舉。今次的微紀錄片系列,對國家版權保護工作有深層意義,希望藉此讓人們進一步關注版權保護,對往後國家向國際進行文化交流有很大助力。他期待未來能看到更多關注民間文藝保護的活動,為傳播中國傳統文化搭建更好的平台,向世界呈現更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

馬蕭蕭:冀民間文藝瑰寶被更多人看見

馬蕭蕭說,拍攝文藝的版權保護故事,不僅是為了尋找一門技藝,更是為了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後的故事。(陳錦輝攝)
馬蕭蕭說,拍攝文藝的版權保護故事,不僅是為了尋找一門技藝,更是為了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後的故事。(陳錦輝攝)

馬蕭蕭致辭時向來賓簡介了集團拍攝這個微記錄片系列的重點和理念。他表示,是次拍攝聚焦了3個國家級試點地區、遴選及訪談拍攝了11個極具地方特色的民間文藝計劃,當中拍攝團隊看到了許多美的畫面,聽到了許多動人的故事。

馬蕭蕭介紹:「我們採訪拍攝製作中國民間文藝的版權保護故事,不僅是為了尋找一門技藝,更是為了讀懂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後的故事,同時讓這些珍貴的民間文藝瑰寶能夠在新的時代被更多人看見,形成新的產業,造福當地的老百姓,希望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的故事就從這裏開始說起。」

李忠:推動民間文藝走出去 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

李忠表示,推動民間文藝走出去,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陳錦輝攝)
李忠表示,推動民間文藝走出去,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陳錦輝攝)

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總經理、中國全民閱讀媒體聯盟常務副理事長李忠致辭時表示,民間文藝是中華文明和民族文化的重要瑰寶,也是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推動民間文藝走出去是講好中國故事的重要載體。他續指,民間文藝珍貴但脆弱,亟需我們持續深入地做好中國民間文藝資源的發掘整理、研究保護和傳承傳播工作。

他表示,香港的文化是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典範,他相信在這裏,中國民間文藝資源也將得到更好的全球傳播優勢與創新發展機會。今天大家一起見證「城心城藝 · 中國民間文藝版權保護系列微紀錄片」的全球首發,為中國民間文藝的國際化傳播建言獻策,相信會進一步推動中國版權故事傳得更廣更遠。

內畫大師即場獻技 來賓大開眼界

儀式上,兩位香港年輕人獲委任為民間文藝推廣大使,主辦單位希望藉此讓年輕人傳承美好,生生不息、薪火相傳,協助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特色。其後,一眾主禮嘉賓共同主持簡單而隆重的啟動儀式,正式開展民間文藝版權保護工作,同心合力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及國際傳播出一分力。

活動現場更設有數個充滿中華傳統文化特色的民間文藝攤位供來賓參觀及拍照留念,還特地邀來內畫製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劉東師傅即場獻技,演示北京內畫的傳統工藝,令來賓大開眼界。

一眾來賓參觀了民間文藝展位,大開眼界。(陳錦輝攝)
一眾來賓參觀了民間文藝展位,大開眼界。(陳錦輝攝)
一眾來賓參觀了民間文藝展位,大開眼界。(陳錦輝攝)
一眾來賓參觀了民間文藝展位,大開眼界。(陳錦輝攝)
一眾來賓參觀了民間文藝展位,大開眼界。(陳錦輝攝)
一眾來賓參觀了民間文藝展位,大開眼界。(陳錦輝攝)
現場逾百嘉賓出席,氣氛熾熱。(陳錦輝攝)
現場逾百嘉賓出席,氣氛熾熱。(陳錦輝攝)
兩位年輕人獲委任為民間文藝推廣大使,主辦單位希望藉此讓年輕人傳承美好,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陳錦輝攝)
兩位年輕人獲委任為民間文藝推廣大使,主辦單位希望藉此讓年輕人傳承美好,生生不息、薪火相傳。(陳錦輝攝)
北京首版文盈科技有限公司向主辦方贈送紀念品,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週刊中心副主任趙新樂(右一)及堅料網傳媒集團執行總編輯關寶恕(右二)接受。(陳錦輝攝)
北京首版文盈科技有限公司向主辦方贈送紀念品,由中國新聞出版傳媒集團週刊中心副主任趙新樂(右一)及堅料網傳媒集團執行總編輯關寶恕(右二)接受。(陳錦輝攝)
國家廣電總局香港記者站站長王喜凱(中)致送紀念品予主禮嘉賓,包括陳凱欣(左一)、王惠貞(左二)、馬逢國(右二)及林志頴。(陳錦輝攝)
國家廣電總局香港記者站站長王喜凱(中)致送紀念品予主禮嘉賓,包括陳凱欣(左一)、王惠貞(左二)、馬逢國(右二)及林志頴。(陳錦輝攝)
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賴建華(中)致送感謝狀予社區應急輔助隊、中華基督教基智中學及Imagine Lab工程公司的代表。(陳錦輝攝)
中聯辦九龍工作部副部長賴建華(中)致送感謝狀予社區應急輔助隊、中華基督教基智中學及Imagine Lab工程公司的代表。(陳錦輝攝)

最新文章